日媒關注到,由于中國正在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進口量減少,日本的廢紙開始變得無處可去。不過,日本嘗試開拓銷路,向東南亞出口,但并非易事。日媒認為,日本以出口為前提的資源循環正在迎來拐點。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1日報道,日本國內廢紙批發商和造紙企業的廢舊瓦楞紙板(廢紙板)等的合計庫存能力被認為在145萬噸,據廢紙批發商的高管表示,“(目前的庫存)已經接近九成”。由關東地區的廢紙批發商組成的關東制紙原料直納商工組合截至9月的瓦楞紙板庫存量達3.3萬噸,膨脹至2018年的近3倍。
報道還指出,在日本國內,隨著網購的普及,配送用的紙箱需求出現增加,但主要用于裝果蔬和飲料。僅靠這一需求無法消化多余的廢紙。目前,包裝和運輸汽車零部件等產品的紙箱需求也顯著減少,能夠降低日本國內廢紙庫存的因素減少。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注意到,日本的廢紙批發商和商社將加緊開拓東南亞等中國以外的出口目的地。但是,印度尼西亞等與中國一樣加強了環保限制,日本能否增加廢紙出口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出口價格也持續下跌。在出口情況良好的2018年秋季,廢紙價格一度達到1公斤30日元以上(100日元約合6.4元人民幣),現在則下跌至5日元左右。為了削減日本國內庫存,不得不虧本出口。關東制紙原料直納商工組合也因為虧損,連續6個月暫停廢紙出口。
——信息源自星島環球網